近日,無厘頭抖音神曲《我姓石》火遍全網,在抖音創下五億以上的播放量。音樂一響,網友們就能跟著舞動全身。背景音樂搭配上魔性左右卡點的扭舞動作,讓這首歌逐漸妖魔化,既尷尬又好笑。不僅如此,《我姓石》甚至傳到國外,先是在歐美年輕網友間大火,后來又在東亞和東南亞繼續發酵。近一周,以韓國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國、俄羅斯為主力的外國網友開始用這段洗腦的背景音樂魔性舞蹈。盡管他們不能理解歌詞,也能跟著卡點音樂魔性扭動,互動毫無違和感,畫面十分逗趣。這就是新時代音樂“速食文化”的力量。
《我姓石》創作于2022年,歌詞是“我姓石,無論何時與你相識我都值;我姓石,執筆寫詞猶如駿馬在奔馳;我姓石,心往神馳執筆再憶落筆執,我姓石,高見遠識人如其名很務實。石,不懼風飛沙。石,眾人把你夸。石,眾星守護她。石,人中才子佳。石,一路在前行。石,一生注定贏。石,風雨皆會平。石,揚帆再揚名。”
該歌曲起源是抖音博主“顧夕”發布的一系列“百家姓合集”喊麥短片,他以不同的中國姓氏創作了不同“喊麥短片”,歌詞均為原創且不重復。每個短片臺詞看似沒有邏輯性,但押韻上口,又多少帶入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。例如《我姓曹》中提到“曹,揮師有百萬;曹,風云我獨占”,便能看到三國時期曹操的影子。
這首《我姓石》就像“東方洗腦魔法”,讓外國網友很快欲罷不能,以此創作了“左右卡點”的魔性舞蹈,火爆全網。隨后又傳回中國,舞蹈動作在原來的基礎上豐富變化。
不少網友對于《我姓石》的爆紅感到莫名其妙,疑問何以至此。其實它只是抖音等新型傳播形式創造的“速食文化”的一個縮影。在此之前還有《恐龍扛狼》《黑桃A》、誓言版《求佛》等歌曲,都是歌曲搭配舞蹈動作的旋風式流行。流行程度還下滲到幼兒園,小朋友們的“接頭神曲”從《孤勇者》到《恐龍扛狼》、《黑桃A》,一首接一首,不斷更新迭代。小孩們樂在其中,而大人們則憂心忡忡,生怕還不諳是非的孩子們被魔幻神曲洗腦。
然而,不管是沉迷還是憂慮,《我姓石》等各種抖音神曲在短時間內推陳出新、火爆中外,已是新時代的一種文化特征。抖音等商業APP消除了文化隔閡,開創出了新型文化傳播模式。如果要了解新時代的思維方式,已經無法繞過這類的傳播模式和渠道。
非中文用戶看不懂《我姓石》的歌詞內容,但絲毫不影響他們跟著音樂翩翩起舞。同樣的,不懂越南語的其他國家網友,也熱衷于越南流行歌手黃垂玲(Hoàng Thu? Linh)的歌曲。2022年2月,黃垂玲在YouTube上發布了自己的新單曲MV《See Tình(遇見摯愛)》火爆全網。在《See Tình》的評論區里,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語言,表達著對《See Tình》與黃垂玲的喜愛,不止來自泰國、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,還有許多來自歐美的聽眾。
事實上,對于歌手黃垂玲來說,現如今最火熱的市場應該是中國大陸。如果跟某個抖音深度用戶提起《See Tình》,可能很多人并沒有什么印象,但如果提起“叮叮當當舞”,大概率刷到過相關視頻。
“叮叮當當舞”的名稱即來自《See Tình》的歌曲片段,歌曲副歌的“精髓”就是黃垂玲一段歌詞為“叮叮當當”的哼唱,以及隨之而來的口哨音色的魔性間奏。憑借簡單洗腦的歌詞與律動極強的節奏,歌曲迅速受到了一眾顏值、舞蹈博主的追捧,她們將歌曲進行了加速,并配上了“搖曳感”十足的舞蹈。在抖音上,叮叮當當舞相關話題總播放量已經超過36億次,《See Tình》的相關話題播放量也達到了6億。
再來就是歌曲《恐龍扛狼》,在抖音上被傳唱成“我沒k,不嘟biu,恐龍扛狼扛狼扛,恐龍扛狼扛狼扛,恐龍扛狼扛狼扛。”許多人為無腦又洗腦的旋律感到反感或厭煩,但朗朗上口正是其火的原因。這首歌脫胎于香港歌手鄭秀文的名曲《眉飛色舞》,里面有英文伴唱歌詞“wanna make it,for your will”。抖音達人“云南權妹”在唱到這段燙嘴的英文時,用“中式英語”臨時填詞,編成了這句“我沒k,不嘟biu,恐龍扛狼扛狼扛”。她在直播時邊唱邊跳,魔性的音樂和動作十分洗腦,掀起了網友們玩梗的熱潮。
《我姓石》《恐龍扛狼》如今大火,但可能很快會被下一首“抖音神曲”所取代。不過從中還是讓人看到了新時代“速食文化”的特點:洗腦、魔性、傳播快、不分國界等。“無邏輯”成為另一種新的“邏輯”。好或不好、喜歡或討厭,在不同時代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,但當今新時代的流行文化體現了世界變化的腳步??焖賯鞑ソo這些短視頻達人們帶來了流量,但能持續多久,還要考驗達人自身的持續創作能力,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和運氣。